WFU

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

無論如何,你早已是好孩子

 《無論如何,你早已是好孩子》-2023.01.27

你自己,就是療癒的開始
嗨!我是雅婷心理師
新年假期接近尾聲,大家都過得好嗎?
有沒有得到好的休息呢?
最近幾年,每到農曆過年前,就會有很多文章,在講家庭親情間的糾葛
安慰那些回家和血緣或法定家人過節卻不必然感到幸福愉快的人
在假期尾聲的同時,我也想為那些因為和父母家人相聚而感覺到自己受傷的「好」孩子寫點文字
以下摘錄自《家人使用說明書》
親情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。
兄弟姊妹之間,如果有「乖小孩」和「壞小孩」,通常父母會比較偏袒壞小孩
反而
社會的運作系統中,有一個特質是將風險降到最低,人腦也不例外。
要乖小孩忍耐,比起叫壞小孩忍耐容易;
把事情交付給懂事的小孩,比起交給叛逆的小孩來得安心。
除此之外,大腦天生偏愛與自己有所「互動」的對象,
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父母老是疼愛「無能」的孩子,
因為這樣的孩子需要關注、教導,甚至責罵。
父母自以為公平,其實根本不公平,因此發生好孩子反而被忽視的矛盾。
--摘錄結束
我很喜歡黑川伊保子博士的這一系列書籍,從腦科學去理解人際之間的互動,身為腦科學狂熱分子的我,自然熟讀了好幾次。
我想補充的是,在文章中,所謂的好、壞孩子,有點太過簡化
一個家庭會因為成員而有它獨特的樣子,每個人和手足之間,也是因為出生序和性別與個性成為了現在的樣子
但為了閱讀方便,讓我姑且稱這樣的孩子為好孩子吧。
我知道很多好孩子,終其一生,花了很多心思療傷或者試圖證明:
爸媽沒有不愛我、我沒有比較不重要、我沒有被當成某一種工具來協助手足
另一方面,這樣討愛的行為又被扣上:
愛計較、自私、不會為父母著想的擔子。
好孩子既渴望被父母重視又自責自己這樣的渴望
因此很容易從父母那裏承擔太多其實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。
嘿!如果這是你,我想跟你說:
不要緊的,你可以生氣、你可以失望,甚至,你也可以拒絕。
正因為你是父母的孩子,你當然會對他們有所期待,渴望被照顧被重視
如果說,「愛」是讓對方知道他這個人是被接納的、是有價值的、是重要的
那麼,你知道的呀
有些人就是天生對於給予愛這件事,十分貧乏
他們很有可能,已經付出他的世界裡的全部力氣,但是對於你這樣一直照顧別人,在愛別人的世界裡的大力士來說,他的全力也許只是你輕輕一揮,就能做到的事
親愛的,我想說的是
也許他們已經用盡全力,他們沒有用你的方式愛你,並不代表你是不被愛的
但是,這也不必然就代表:你不能出發,你不能前往可以滋養你,讓你感覺到被愛、被重視的地方。
為自己尋找可以被滋養的良善之地,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人,永遠是你可以為自己、也需要為自己做的事
所以,把自己照顧好,要離家要住家裡、要和家保持怎樣的距離,都好
只要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,
只要可以好好成長、好好過日子,
那就是最好的距離
至於家,讓它 如其所是的存在 就好。
有些事本就是父母應該負責的,無關年歲多寡,放下親職責任的孩子,才能真正的自由
--
揚起帆,這次為自己出發吧!